-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投[09/07]
-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收[09/07]
-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数[09/07]
-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栏[09/07]
-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刊[09/07]
-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征[09/0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专(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认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坚持外在要求和内在自觉相统一、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统一、内容融入和
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认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坚持外在要求和内在自觉相统一、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统一、内容融入和精神涵养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在融入的要点和内容上,刘建军认为要掌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需要全面融汇贯通掌握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的政治谱系、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和实践历程的成就谱系、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谱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兰州大学刘先春教授强调,思政课老师不能被动等着怎么把《决议》精神融入思政课,而是需要通过学习、研讨、宣讲、研究,把这些问题学懂弄通后,再来思考《决议》如何融入思政课。
华东师范大学齐卫平教授认为,《决议》的教育功能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一致,要发挥好《决议》的教育功能,使《决议》成为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的优势资源,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四个自信”。把《决议》内容和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就是要打造筑牢历史记忆的课堂,从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认知、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认知、对中国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历史认知、对中国为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的历史认知四个方面,引导青年学生建构正确的历史认知,为坚定历史自信奠定厚实的基础。
专题研讨会现场。董博供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郝清杰研究员强调,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穿到博士生思政课中应实现三个转变,即:要由学习文件内容向领会文件精神转变,要求思政课教师原原本本学、系统全面学,还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通过理论研究,深刻领会新论断、新思想、新目标的精神实质;要由领会文件精神向内涵丰富的教学资源转变,要求思政课教师把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放到社会历史的演进以及现实、国情的剖析和发展趋势的展望中来认识,将其转化为适合教育教学的教学资源;要由教学资源转化为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民族复兴征程的强烈使命感,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围绕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个人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教学,激发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强烈使命感。
中央财经大学赵付科教授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专题教学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认为,“纲要”课新教材要进一步凸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进一步加强对新时期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历史发展的书写,进一步注重史论结合。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赵付科将“纲要”课设计为15个教学专题,并对如何将全会精神融入15个专题进行了详细讲解。
之后的主题发言分为两个阶段。
上海师范大学张志丹教授、山东大学郑敬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闫方洁教授、东北大学任鹏教授、云南大学马志霞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青雪燕讲师6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获得者代表,分别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所讲授的思政课分享了教学经验和教学建议。本阶段由同济大学刘勇教授、四川大学李栓久教授主持。
江南大学唐忠宝教授、浙江大学代玉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林伯海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商继政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刘世强教授、西华师范大学张晓明教授、四川省委党校李刚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李新芝教授,分别围绕“人民至上论”融入思政课、引导青年确立历史主动精神、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思政课、正确党史观培育、全会精神融入硕士生思政课、全会精神融入“概论”课、“十个坚持”融入思政课的五对辩证关系、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等方面进行了主题发言。本阶段由《中国教育报》高级编辑张金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曾敏教授主持。
最后,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驰教授作大会总结。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网址: http://www.sxlljydkzzs.cn/zonghexinwen/2022/0118/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