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洛阳时期欧阳修文学创作与思想发展的逻辑起点(4)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士君子主体性的弘扬 欧阳修天圣七年应试所作《国学试人主之尊如堂赋》,在比君主为堂,维护其权威的同时,又比大臣为陛,认为堂高还须陛峻,臣

(三)士君子主体性的弘扬

欧阳修天圣七年应试所作《国学试人主之尊如堂赋》,在比君主为堂,维护其权威的同时,又比大臣为陛,认为堂高还须陛峻,臣贵方能君尊。到了洛阳时期,弘扬主体性的对象,由“迩臣”变而确定为士君子阶层。嘉祐年间的《内制集序》回忆:“昔钱思公尝以谓朝廷之官,虽宰相之重,皆可杂以他才处之,惟翰林学士非文章不可。思公自言为此语,颇取怒于达官,然亦自负以为至论。”欧阳修五十多岁还记得这一番议论,足证记忆深刻。这段话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肯定辞华文章,二是辞章之士与朝廷百官的对比。也许是受钱惟演影响,他这时弘扬士君子的主体性,根据主要是其文化素质,而且有意无意地跟达官贵人相对立。《送陈经秀才序》标榜自己这群“卑且贤者”真能得山水之趣,达官贵人是不懂的。《上范司谏书》说“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比“有司之法”更为可惧。《杂说三首》之三说君子是“万世之所治,万物之所利”,“然则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士君子的重要性,源于学养,源于所掌握的文化权力,这往往又是达官贵人所不具备的。从中可以窥见“穷者而后工”(《梅圣俞诗集序》)理论的萌芽。

欧阳修高度重视士君子阶层,终其生而不改,《易童子问》卷二、《论徐峤称弟子帖》(《书简》卷九)均有表述。但他的判断标准后来亦有变化,主要根据是其人格修养,而不是洛阳时期所说的文化。《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夫所谓名节之士者,知廉耻,修礼让,不利于苟得,不牵于苟随,而惟义之所处;白刃之威,有所不避,折枝之易,有所不为,而惟义之所守。其立于朝廷,进退举止,皆可以为天下法也。其人至难得也,至可重也。”欧阳修对士君子主体性的弘扬,重心有一个从文化素质向人格修养转移的过程。洛阳时期则还处在前一阶段。

洛阳时期欧阳修的思想,为其后提供了不少重要命题,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他论“道”的实践,首重“虚静”的人格修养。而他这几年的生活状态,是“尚好文华,嗜酒歌呼”(《答孙正之第二书》),才子气十足。更有甚者,生活上不自检束,他自己的词作如《少年游?偊b玉壶冰莹兽炉灰》,宋人笔记如《钱氏私志》皆有记载,殆无可疑。这一切均和他标举的“虚静”人格,不相一致。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明道元年拒绝“逸老”称号一事上。据程杰分析,当时的背景,“大约同时或稍早一些,石延年等人的放逸之风曾受到了士林的非议,欧阳修对此不会无闻。其拒绝称‘逸’,表明‘复古明道’大势之下不得不有所避忌,士人必须自觉地以儒家道德伦理规范自我。”[5]说明他提倡人格完善,仍是追随潮流,尚未完全付诸行动。

在事功层面,欧阳修这时也无可称述。他在洛阳,虽然关心民生疾苦,但自己做官是很舒服的。钱惟演“未尝责以吏职”(《河南府司录张君墓表》),使得他“但觉从军之乐,岂知为吏之劳!”(《上随州钱相公启》)洪迈《容斋随笔》卷四引张舜民《与石司理书》,记载欧阳修亲口说自己发愿习谙吏事,是在贬官夷陵之后[6]。覆按欧集,此说可信。欧阳修景祐三年甫抵夷陵,写信给尹洙就说:“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7]999五年写信给梅尧臣,又说:“某自作令,每日区区,不敢似西都时放纵。”[7]2447在洛阳不勤吏事可知。“道”的第二个实践层面,也几乎全然落空。洛阳时期的成就,主要还是诗文创作。

由于“尚好文华”,欧阳修把士君子的主体性,建立在文化素质之上。按说履践圣人之道,首要是人格修养,可以简捷地推论出,士君子为人所重、为世所法,人格修养是关键因素。而欧阳修在这个问题上,却向“道”的实践中最后也最不重要的一个层次倾斜,就理论本身来看,也有很大的漏洞。

综上所述,欧阳修在洛阳三年,主要成就是诗文创作。古文初步形成了委曲蕴藉的个人风格。诗歌上则兴趣广泛,兼收并蓄,不主一家。古文艺术的进步,带动了以文为诗一类风格的进展,但未能占据主流。

理论上,形成了简要平实的思想风格;明确提出“道”的三个实践层次,主次顺序是:道德、事功、文章。在前两个层次上,知、行还没有合一。而着重从文化素质角度弘扬士君子的主体性,与“道”的实践层次的主次顺序不合。及至洛阳阶段过后,论证重点从文化素质转到人格修养上,才弥补了这一理论不足。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网址: http://www.sxlljydkzzs.cn/qikandaodu/2021/0420/553.html



上一篇:后来呢后来怎么了赏析
下一篇:大学生思想培育环境的时代演进及其价值拓展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投稿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版面费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论文发表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