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古代音乐审美教育思想的历史功能及当代启(4)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古代音乐没有独立发展成一门专业,“乐”的综合文化特性常被推崇,其附属于礼乐的特性使其评价原则一直很暧昧,以至于经常用“中和”“和”等

中国古代音乐没有独立发展成一门专业,“乐”的综合文化特性常被推崇,其附属于礼乐的特性使其评价原则一直很暧昧,以至于经常用“中和”“和”等哲学思想来考量音乐的审美,最终还是没能形成科学的可量化的标准。音乐只有真正获得独立发展,具备自身的形式和技术法则,以自己独立的空间自律发展,才能形成一门专业甚至学科门类,最终通过人类对音乐内在的有意识研究,充分发挥音乐对人的怡情娱乐作用。

古代儒家对民间音乐的态度问题显然与现代相距甚远,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拯救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软实力已是国力不可或缺的要素,音乐教育家谢嘉幸一直提倡“让每个孩子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在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中,各国都在碰撞交流中寻找文化自信,认可多元一体,寻求最大认同,并认可文化差异。今天,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政治生活不单单由诸如制度、体制、权力、规范等“硬件”构成,还有“软件”亦即潜在的或内在的命令,如价值、感情、心理、态度等。

音乐教育自身规律已宣告其作为真正具有审美独特性的教育,不可再被当作一种思想道德或科学知识的附属部件、非审美的音乐教育。最早在《尚书·舜典》就已提出了“八音克谐”“神人以和”“律和声”等音乐审美论述,含蓄地证实了音乐教育对人之情感与人格塑造具有审美意义;上古氏族乐教过程中,人的情感在音乐练习过程中上升成为一种社会情感,从而实现了乐舞在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意义;周朝统治阶层利用音乐教育“防万世之情,而教之和”“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这里除却音乐的教化功能以外,在某种程度上已将音乐教育视为了审美与情感层面上的教育;季札音乐评论中对乐音中蕴藉不同情感的“美哉”作出不同角度的审美阐释。

事实上,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审美思想一直是以社会功能论为主线,甚至有时也曾否认音乐与情感的联系。争议也好、否认也罢,对审美情感持有偏见性的观念是由我国封建制度思想所决定的。审美情感的提出与争议也印证了其在音乐审美中的重要地位,甚至也变相肯定了审美情感是音乐审美教育中的关键因素。“美感是感知、理解、意志、想象等多种心理过程以情感为中介的综合统一。其中关键性的、决定性因素是情感。”[6]不可否认,审美教育本质而言乃是一种情感教育。审美情感理应成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并在音乐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情感是音乐的特殊艺术属性,音乐则是情感的最佳载体,一切音乐审美活动其实都是情感抒发、交流、激发的过程。而音乐教育审美情感的培养本质上是对人之情感的培育,保持并完善审美主体的人格,鼓励审美主体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开发潜能、表现才能与追求,进而使音乐审美教育真正成为审美主体个性健康发展的标志。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古代音乐教育思想中提到的阶级性、小众化、为礼乐附庸显然不利于社会教育的发展,事实是剥夺了大众音乐教育的权利。自古以来,音乐审美教育功能备受争议。从其历史发脉络来看,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与音乐的审美意义常被统治阶级的政治、伦理与思想的教育功能所遮掩,成为辅助其统治的工具或手段。经过曲折的历史发展人们终归认识到,音乐审美教育功能乃是依据音乐自身真善美的本质,实现陶冶人之情操、完善人之人格以及丰富人之情感的艺术途径。因此,当今音乐教育应充分以美育塑造人格为己任,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活动,使审美主体获得更为广阔的生存境界,并产生积极的社会理想,在成长中与他人保持协调一致的兼容意识。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网址: http://www.sxlljydkzzs.cn/qikandaodu/2021/0301/497.html



上一篇:歌剧伤逝人物分析以涓生为例
下一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及其突破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投稿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版面费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论文发表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